病理科资讯

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是什么!

2017-07-21 07:44:08 来源:
分享:

小儿麻痹症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带来1系列的疾病感染,它也是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途径你知道吗?下面就让大家了解1下小儿麻痹症是甚么?它的传播途径是甚么?

小儿麻痹症会不会沾染?

小儿麻痹症又叫作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而导致的急性沾染病。小儿麻痹症症状主要为发热、4肢疼痛,和咽喉疼,部分患者会感得手脚麻痹,以致往后瘫痪,更有严重者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儿麻痹症是1种沾染性极强的1种疾病。1般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15岁以下的易感者是会遭到感染的,这点需要警惕。

小儿麻痹症的传播途径

1、经口沾染

中国有句俗语:“病从口入”,这就是说有很多的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都是通过口腔,进入肠胃道引发沾染的。小儿麻痹症也是1样。病毒藏在病人的粪便里,数量既多,存在的时间又很长。如果照顾病人时,给病人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触摸了病人的衣服、玩具和用具,就把病毒沾得手上,吃东西前没有把手洗干净,就会把病毒带到食品上经口而沾染。苍蝇喜欢在粪便和肮脏的垃圾堆上生活,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媒介。

2、飞沫感染

病毒到咽部或肠壁以后,先在消化道粘膜上、扁桃体、淋巴结等处进行繁殖,以后再侵入神经末梢,顺着周围神经,进入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少数病例侵入咽壁肠道繁殖后经血行、淋巴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到达骨髓以后,最早引发颈部或腰部脊髓灰质发炎,主要是侵害前角,以后可以损伤后角及脑膜。有时病毒侵犯了大脑和延髓引发严重的病变。

小儿麻痹的缘由

为什么会得小儿麻痹症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都不是10分清楚。既然不知道,那下面我们无妨1起来看1看吧。

1、遗传因素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好发于某些家庭,其成员在相隔多年后相继产生本病。其缘由不能用家庭内传播来解释,而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

2、年龄、性别与妊娠

**儿童本病的病发率相等,但**瘫痪产生率高于女孩。成年人本病病发率以女性为高,但瘫痪产生率则相等。妊娠期本病病发率较高,病情亦较严重,可能与妊娠期免疫受抑制有关,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是什么。

3、注射与创伤

如果患儿曾接受过注射或是骨折手术,亦或是创伤,而这些均会致使小儿麻痹症。

4、扁桃体切除

近期或远期切除扁桃体的人,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几率比具有扁桃体的人高8倍。

5、剧烈运动

在瘫痪前期,剧烈运动与疲劳都可增加瘫痪的产生率与严重程度。

小儿麻痹症有4种类型

1、无症状型

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2、轻型

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延续1~3日,自行恢复。

3、无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是什么,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病发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先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落后入此期。

4、瘫痪型

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点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致使肌肉瘫痪。

小儿麻痹症的饮食宜忌

1、不要过量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得蛀齿而影响食欲。

2、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3、不要过量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4、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品。

总结:小儿麻痹症的饮食忌讳有哪些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有所了解了吧!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