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资讯

中医刮痧养生这些部位不能刮!

2017-08-02 07:52:49 来源:
分享:

刮痧作为中医最具有特点的养生疗法,对治疗1些疾病有很显著的疗效,但其实不是所有人所有部位都能刮痧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1下哪些部位不能刮吧。

哪些部位不能刮

1、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发虚脱。

2、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制止刮痧,由于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3、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由于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病发。

4、接触性皮肤病感染者忌用刮痧,由于这会将疾病沾染给他人。

5、有出血偏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中医刮痧养生这些部位不能刮,由于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容易被吸收。

6、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缘由包块处制止刮痧,否则会致使创口的感染和分散。

7、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制止刮痧,由于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8、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发流产。

9、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中医刮痧养生这些部位不能刮。由于刮痧会令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乃至危及生命。

刮痧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刮痧是我们平常生活常见的保健方法,其对医治和预防疾病都有不错的功效。很多人会自己买本刮痧的书在家弄,由于对刮痧的1知半解,平常刮痧就比较容易堕入误区,这样在效果上就会不尽人意。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医刮痧常见的4个误区。

中医刮痧常见的4个误区

误区1:出痧越多越好

很多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由于出痧的多少要遭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量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容易出痧;肥胖与肌肉饱满者也不容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常常也不明显。

误区2:时间长短无碍

时间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坏的1个重要环节。养生专家建议,每个部位1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好;局部病变或局部保健1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另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1定的损伤,所以1次刮完后要等过1段时间,1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2次刮痧。

误区3:去感冒刮痧好

专家解释说,感冒用刮痧疗法,1般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1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医治。特别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由于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1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再行刮痧。

误区4:越疼越有效果

很多人以为刮痧1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较高地步,其实这是毛病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显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能够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寻求出痧的色彩,不但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总结:生活中大家如果想通过刮痧这类方式来治疗疾病的话就1定要去专业的理疗管进行。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