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1年中比较好的季节。但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过敏性疾病、肠道疾病依然是秋季多发疾病。秋季如何预防风湿病病发,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专家提示,立秋以后,风湿病高发 入秋莫忘预防4类“秋季病”,气温虽然并没有明显降落。但是,如果从夏秋交接时节就开始积极预防,可减少各种秋季多发疾病的病发和加重风险。
1、预防心脑血管病少油少盐多运动
初秋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热交接期,人的机体处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下,因此,血压方面的波动是最早产生变化。初秋同时也是进补好时节,相比夏季的湿热环境,初秋干爽,食品肥美,胃口大开,盐油摄取增加。
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期,受大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风湿病高发 入秋莫忘预防4类“秋季病”,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延续在高位运行。“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特别之前3个因素最为凶险。”
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要戒烟以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检测。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剂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安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率会显著下降。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7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
2、预防呼吸道疾病注意增加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在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普通伤风感冒、咽喉炎、急性气管炎、某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支气管哮喘,常见的呼吸道沾染病则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水痘、麻疹等。
为何呼吸道疾病是秋季的多发疾病呢?人们从酷热的夏季到秋季,气温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呼吸道是相对薄弱的,呼吸道不断遭遭到刺激,致使功能紊乱与失调,抵抗力降落,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容易侵袭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患。
中医学也认为,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而燥邪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这是中医认为秋季各类呼吸疾病增多的主要缘由。
3、预防过敏性疾病切忌自行停药
正是由于秋季对哮喘患者而言是“比较舒服的1个季节”,这也使得有些患者1入秋就自行停药,结果,到了秋末冬初,就容易再次急性发作了。因此,哮喘患者在入秋后也要坚持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停药。
如果是对花粉过敏的患者,秋季的确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多发季节。由于秋季正是艾蒿、葎草等草花粉的开花季节。因此,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在这个季节1定要注意,如果在野外活动,要注意戴口罩,平时注意关好门窗,而且要勤洗鼻腔和规范用药。
4、预防风湿病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适度运动
入秋以后,常常会有气温骤降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发或加重风湿病。由于相当1部份风湿病患者是本身免疫系统出问题引发的。而换季天气,风湿病高发 入秋莫忘预防4类“秋季病”,容易造成人体免疫力降落,血液向人体重要器官收缩,关节等部位就会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进行保暖。
入秋以后,依然有很多爱漂亮人士喜欢袒露膝盖,从而疏忽对膝关节的保护,这也很容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即闭塞不通的意思。如果总穿短裙,下肢“卫外不固”,遭受风寒湿邪的直接侵袭。会致使下肢气血没法通畅,寒湿留在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从而引发肢体、关节等处的疼痛,极易成为引发急性风湿的病因。时间1长,就容易演化为慢性风湿。
如何预防风湿病病发或复发
首先,风湿病高发 入秋莫忘预防4类“秋季病”,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避免受寒、淋雨和受潮,特别是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要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同时,不要贪凉暴饮冷饮,不要卧居湿地等。另外,劳动或运动后,不可在热汗未干时入水洗浴,贴身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并开窗透风,以通气去湿。垫褥、被盖也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还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清晨起床时要注意保温。
其次,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适度进行运动。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改进血液循环及代谢,增强体质与毅力,利于改进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预防关节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减少关节强直与畸形。但是,要避免过度和造成外伤,可以选择打太极、漫步、爬山等和缓的运动。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