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资讯

医疗大数据告诉你: 锻炼究竟能否防癌!

2017-05-04 13:53:34 来源:
分享:

运动能防癌吗?近20年间多国搜集约144万人群的数据分析显示,锻炼真的有效。医药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包括癌症。

网上很多年前就有报道称,有患者通过锻炼身体克服了癌症。但是,这样的报导与其他任何宣称可以治疗癌症的“奇方妙药”1样,都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

现在,借助互联网医疗大数据,我们终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探索这样1些看起来很难判断的现象。

第1次权威研究

本月初,美国著名的医学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由美国癌症学会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牵头进行的1次国际性有关平常锻炼与癌症病发率相干性的大范围数据分析。这是第1次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权威回答。

参加这个项目的,除美国很多实验室外,医疗大数据告诉你: 锻炼究竟能否防癌,还包括英国、瑞典、挪威、法国等国的研究人员。这样的相干性研究工作过去在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中都做过,但癌症领域是第1次。

这次大数据分析纳入了1987~2004年长达近20年间多个国家搜集的约144万人群的数据,人群包括从19岁的青年到98岁的老人。其中约18万人,也就是7分之1的人,在此期间得了各种不同的癌症。

虽然包括在这次统计中的人群的得病记录是肯定的,但每一个人的锻炼记录却是依照不同的表格自愿填写的。也就是说,其中必定会有1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这类误差只有通过采取大范围的数据库才能使之对结果的影响降到最小。

由于这次统计数据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数据库,因此要客观评价锻炼对癌症病发的影响,首先要做的是数据的标准化。

为此,研究人员将不同来源的锻炼数据重新改成百分比,即把同1个数据库中锻炼最多的定为100%,锻炼最少的定为0%,然后把不同百分比的人群合并在1起。在分析不同来源、有着不同标准的数据时,这是1种经常使用的统计方法。

为了进1步排除不同数据库可能带来的误差,医疗大数据告诉你: 锻炼究竟能否防癌,对比工作只在最高组和最低组之间进行比较。由于锻炼水平差距很大,这样的比较就相对可靠很多。

锻炼对每种癌症病发率的影响是通过1个“危害比”来考量的。与“危害比”类似的还有1个统计学方法叫“风险比”。这二者在斟酌的因素和计算方法上有1些差别,但目的都是评估某1个因素对某1种现象的影响。如果比率>1,那就是增加了癌症的病发率,反之则下降了癌症的病发率。

惊人的统计结果

他们的统计结果是非常惊人的。平常的锻炼最少对13种常见的癌症的产生有明显的下落作用。这些癌症包括我们熟习的食道癌、肝癌、肺癌、肾癌、胃癌、子宫癌、白血病、骨髓瘤、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头颈癌等。风险下降的比例在15%~40%之间。这些数据的可信性均到达95%。也就是说——锻炼真的有效!

但是,其中也有相反的情况。锻炼可能造成黑色素瘤的病发率增加27%,而前列腺癌病发率增加5%。这类情况极可能与这次统计中包括的特殊人群有关。对白种人,特别是北欧的白种人来讲,户外活动会增加紫外线暴光,而导致黑色素瘤病发率上升,医疗大数据告诉你: 锻炼究竟能否防癌。如果换成我们黄种人,情况可能会很不相同。但是很惋惜,我们并没有这样的大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统计中斟酌的并非强力的健身活动,而是平常休闲时间的活动,包括漫步、跑步、打球、游泳等。如果在中国,或许要包括太极拳和广场舞。总之,就是1般人都可以做到的运动。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