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生活中经常发现身边的老人突然就晕倒,之前没有任何症状,原来这位老人有高血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高血压的老人要“慢半拍”。那么老年人如何预防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舒展性下落,收缩期的弹性膨胀和舒张期的弹性回缩幅度减弱,缓冲能力下落,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所以老年人常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波动的节律异常,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侵害大;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诊室血压大大高于自测血压;易产生晨峰血压增高,即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
3.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特别需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头晕/晕厥等疾病。
4.老年人多为盐敏感性高血压:由于老年人味觉灵敏度降落,常常吃菜很咸。而肾脏对水盐调理能力降落,血压对盐更敏感。摄取盐过量会使血压升高,降压药疗效下落,血压难以控制。
5,预防高血压 老年人要“慢半拍”.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和痛风等,更容易产生心脑肾等靶器官侵害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如何预防高血压
1.步速。老年人由于各种性能的消退,举步不如年轻时轻盈,身体重心前移,行走过快容易摔倒。同时,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跌倒后又易引发骨折。因此,行走速度宜放慢,并注意身体重心的平衡,必要时还可带上手杖,以防跌倒。
2.体位的改变。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弱。每次心脏收缩向全身回流血液相对减少,同时脑血管弹性减弱,预防高血压 老年人要“慢半拍”,接纳血液也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头昏、眼花等现象。当由卧位改变成座位或由蹲位、座位改变成立位时,如果动作过快,就会使脑的供血量不足,致使大脑短暂性缺血缺氧,产生眼前发黑或突然昏倒,乃至引发其他严重疾病。因此,老年人在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1些。
3.进餐,预防高血压 老年人要“慢半拍”。老年人由于咽部的吞咽反射迟钝和不调和,若进食过快,易使食品误入气管,如果抢救不及时,则会产生“噎食猝死”的可能。因此,在进餐时应特别注意细嚼慢咽,以防产生意外。另外,经专家们的实验还表明,预防高血压 老年人要“慢半拍”,细嚼30秒便能使致癌物资的毒性失灵。按咀嚼1次1秒计算,1口饭咀嚼30次再吞咽下去,就有可能到达抗老防癌的目的。
4.排便。老年人的咀嚼能力低下,加上纤维素食品吃得少和活动少,容易出现便秘。如果排便用力过猛,易使干结的粪便擦破肛门,引发肛裂。更加严重的是,有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在蹲便时,如果屏气排便,猛然用力,可以使血压突然升高,有引发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为此,老年人大便时切勿操之过急,要渐渐用劲,以防产生意外。
另外,老年人在早上起床后应在床上坐10分钟左右,切勿起床后立马下床,那样很容易脑充血而不治身亡。更多与高血压相干的疾病资讯,请关注本网站。
相关新闻
下一页:这四个居然不是乳腺癌信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