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爸妈不太会照顾孩子,都想给孩子比较好的,手里都会玩上手机与平板,但小朋友听歌时,有人还喜欢给孩子带上耳机,这样的习惯好吗?
戴耳机谨慎听力受损
广东省听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官萍医师指出,给孩子戴耳机听音乐,虽然孩子可能会如大人所愿安静下来,却可能付出听力受损的代价。不过,也有仔细网友指出,多姆给孩子戴的多是婴幼儿专用的降噪耳机,特别适合在乘坐飞机等噪音较大的环境中使用。
“静鸡鸡”无痛苦婴幼儿听力消弱
婴幼儿感到烦闷时,周围大人的世界都会崩塌。当孩子哭闹不休时,的确有很多人希望通过播放音乐、故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也许有些新手爸爸不以为然:“给孩子戴耳机听听音乐和故事,就会损伤听力?”
没错。张官萍指出,电影中多姆给儿子听的是动画片《鼠来宝》的电影插曲《花栗鼠之歌》,这首歌其实还是“挺吵”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最容易遭到噪声污染而造成听力疾病的群体,突如其来的声响、纷纭扰扰的喧闹声,都多是剥夺听力的罪魁。婴幼儿常常是在没有痛苦表现的情况下,听力“静鸡鸡”地消退。
张官萍介绍到,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与鼓膜。耳郭、外耳道搜集声波,并把声波传到鼓膜。鼓膜通过振动,把这类运动传入中耳的听骨链,再通过精细的听骨链将振动传入内耳。因此,外耳和中耳又合称为传音器。内耳是听觉的感受器官,由半规管和耳蜗组成。耳蜗内充满液体,可将振动传给毛细胞,由毛细胞将其转化为听神经可以接受的电化学信号。刺激听觉神经,构成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这时候,神经冲动就被转化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婴儿听音乐记得调低音量
以往认为,噪声造成内耳损伤的主要缘由是机械损伤,但新的人群资料及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耳蜗上的毛细胞才是听力受损的关键。张官萍强调,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掉1个少1个。而高分贝的声音会过度刺激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毛细胞。1旦它们遭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
张官萍指出,电影中多姆的儿子才1岁,他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还非常脆弱。这时候候戴上立体声耳机听音乐,声压直接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听觉器官,使之异常兴奋,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听觉疲劳,侵害听觉器官。
因此,当给婴幼儿欣赏立体声音乐时,1定要把音量调小1些,让他们听1阵子就休息1会儿。医生绝不建议给婴幼儿戴着耳机听音乐。
成人要学会计算“安全听歌时间”
很多成人并没有学会正确地听歌。张官萍表示,听音乐造成听力损伤,主要看“过度的声音强度”及“长时间凝听音乐”两个指标。WHO指出,安全听歌时间的长短是和耳机的分贝数有关的。
成人要学会计算“安全的听歌时间”.简单来讲,在85分贝以下,安全听歌时间为8小时;90分贝为2小时30分钟;95分贝为47分钟;当声音到达100分贝时,安全的听歌时间只剩下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使用耳机会损听力,1旦超出规定听歌时间,就会对我们的听力乃至大脑,造成永久性的侵害。
平常生活中,不论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中,还是行走在路上,相信大家都见到过许多头戴耳塞听音乐的人,张官萍指出,在喧闹的公共场所、乘坐的公交地铁等环境中,为了能够覆盖周围的声音将音乐听得更清楚,人就会不自觉地将音量调理放大。以地铁中的噪音为80~100分贝来说,这时候候如果想要用平头耳塞听清音乐,婴幼儿使用耳机会损听力,音量最少要在90分贝以上。这样长时间大音量高分贝的声音刺激会给听力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乃至致使炎症的产生,婴幼儿使用耳机会损听力。
专家指出,不管成人还是小孩,保护听力应做到以下4点:
1.阔别各种高分贝,规避噪音污染;
2.睡觉期间不用耳机;
3.减少单次听音乐的时间;
4.谢绝粗鲁伤耳行动。
总结:以上罗列了造成听力降落缘由,需要家长们注意了,下面就来看看吧。
相关新闻
上一页:鼻涕带血是上火引起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