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最近几年来,逐年递增的糖尿病人群,让大家阔别吃糖,1想不吃糖是不是是就不会生病呢?但专家告知你,10天不吃糖,人体就会产生以下变化。
戒糖10天,血压、胆固醇都好转
美国加州大学儿童内分泌科博士选取了43名肥胖儿童,进行了1项延续10天的实验。在这段时间里,研究者尽可能地去除受试儿童饮食中添加的糖(包括有甜味的蔗糖和面食中的淀粉等多糖),比如用酸奶代替甜面包和点心、用水果代替薯条等。实验结束后,孩子们的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下降了,糖耐量(人体分解糖的能力)则有所升高。这说明,糖对人体的害处是可以逆转的。
大量证据表明,糖摄取多了,多糖导致生病 不吃糖也对身体有影响,会导致“坏胆固醇”和甘油3酯水平升高,引发心脏病,招来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脂肪肝、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疾病风险。这项新研究无疑给人们带来希望。拉斯汀博士指出,虽然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但相信这1效应在成年人身上一样会显现。不过,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的1位专家也指出,减少糖摄取仅仅是改良健康的1部份,控制脂肪摄取、多吃植物性食品、坚持锻炼同等样重要。
3类隐形糖不能不防
世卫组织曾就糖摄取量指南草案公然征询意见,草案建议成年人每天糖摄取量应控制在当日摄取总能量的5%左右,约25克。但1项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每一年会吃下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50克,是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两倍。
如今,许多人会成心识地减少糖果、甜点和甜饮料等的摄取。但是,生活中有许多“隐形糖”,吃起来其实不甜,但更加值得警惕。其1,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和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调制饮品,是“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糖,却不含膳食纤维,没法抑制血糖上升。其2,饼干、面包和蛋糕中,也含有糖。比如每百克面包中约含10~20克糖,还不算本身的淀粉含量。其3,在中国饮食中,糖是1味不可或缺的调料。比如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含糖25~30克,1份红烧肉约含40~50克,而加工肉制品和番茄沙司、烧烤汁等调味酱里,也藏着很多糖。
控糖,不同人群各有侧重
健康的成年人。要对“隐形糖”加以防范。学会看加工食品的标签,看看每百克含糖量有多少。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含量较高,比较好不要买。
特别爱吃甜食的人。应当从转变观念开始,主动减糖,每天少吃1种含糖食品,或选择替换品,比如用水果代替甜点、用蜂蜜代替白糖,同时做菜时少放或不放糖,享受菜的原味。
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的人群。除科学吃主食、减少糖摄取外,还要避免1些误区,比如随便用瓜子等零食充饥,过分迷信无糖食品等。很多宣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可能含有淀粉、糊精、油脂等配料,吃完后一样会升高血糖。
儿童。家长要限制他们吃糖的次数和数量,包括巧克力和烘焙食品;让孩子少喝果汁、可乐等甜饮料。
总结:糖不只是平时吃的糖,而是食品中也含有糖份,多糖导致生病 不吃糖也对身体有影响,需要有血糖高人群要注意了。
相关新闻
上一页:春季这三类人要及时祛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