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资讯

2016年三伏天已到 但千万别盲目跟“贴”!

2017-05-01 05:52:28 来源:
分享:

2016年3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7月17日,已进入3伏天。谈到3伏天,少不了谈到冬病夏治;而谈到冬病夏治,很多人首选就是“3伏贴”。其实,穴位艾条灸、穴位拔罐、刮痧、药膳等也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医治手段。

3伏贴不是“万能贴”冬病夏医治法多

“3伏贴”源自清朝《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3伏的第1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最后到达“冬病夏治”之目的。

“3伏贴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贴’,主要针对慢性咳痰喘虚寒体质人群。”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孟广松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3伏贴利用在呼吸系统上,特别合适预防由于秋冬季受寒引发的呼吸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此时运用中医特点疗法来养阳温阳,更容易帮助虚寒患者将蕴结在体内的积寒驱除出去。

6大人群不能贴2岁以下儿童不宜贴

虽然“3伏贴”合适虚寒型疾病的医治,但这类患者中也有忌讳人群。孟广松指出,如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咳血、肺结核、发热、皮肤严重过敏这5大类患者都不适合“3伏贴”医治。

孟广松强调,“例如咳喘伴随吐黄痰、咯血、发热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随咯血的人都不能用3伏贴医治。另外,2016年三伏天已到 但千万别盲目跟“贴”,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得了支气管扩大的患者、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和孕妇,都不合适贴3伏贴。”

最近几年来,儿童贴敷比例逐年增长,2016年三伏天已到 但千万别盲目跟“贴”,孟广松指出,“3伏贴”对阳虚体质的儿童确切有提高抵抗力的功效。但2岁以下的幼儿不宜做贴敷,1来他们的皮肤过于柔嫩,没法耐受药物的刺激;2来孩子太小,不晓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会影响到医治的安全性。

今年3伏贴有了“5规范”

与往年不同,今年有4个伏天,即头伏7月17日至7月26日、中伏7月27日至8月5日、闰中伏8月6日至8月15日、末伏8月16日至8月25日。“今年的3伏天有40天,多了10天,依照正常的3伏贴的贴法,今年要贴4次。”孟广松说,“‘3伏贴’在每一个伏天以连续3天的方式贴敷,每天贴3个穴位,6小时后取下,共36贴。常常使用的贴敷穴位为天突、肺俞、膻中、大椎,与其他医院不同,北京中医医院在贴敷时必选‘肺俞穴’,其他3个穴位根据患者体症和病症再3选1。”据悉,今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对3伏贴有了“5规范”,即规范药品、规范价格、规范病种、规范方法、规范培训。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