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资讯

癌症玩起"潜伏" 如何揪出这些癌症!

2017-05-13 21:56:31 来源:
分享:

在肿瘤病发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今天,癌症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癌谱”显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癌症并存的局面,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等“穷癌”与肺癌、乳癌和肠癌等“富癌”均不断上升。

下面就针对上述癌症谈谈怎样筛查癌症

45岁以上成年人具有危害暴露、相干病史和家庭遗传3大“诱癌”因素中的1项,就属易被癌症“盯上”的高危人群,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特点。

食管癌

常吃腌制霉变食品,喜烫、硬、快食,吸烟,反流性食管炎致Barrett食管,处于多发地区,癌症玩起"潜伏" 如何揪出这些癌症,有家族史。

胃癌

常吃腌、熏、咸食品;吸烟;癌前状态:萎缩、瘜肉、溃疡、术后残胃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重度肠化或异型增生;恶性贫血、A型血;处于多发地区,有家族史。

肺癌

“老烟枪”,吸烟量20包/年;受被动吸烟和油烟影响,特别女性;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慢性肺病或延续咳嗽、咯血和胸痛;有家族史。

乳腺癌

高脂饮食和饮酒;滥用雌激素;接触大量放射线;初潮过早或绝经过晚,未育或初产龄大于35岁,产后未哺乳,多次人流;乳腺增生或纤维瘤大而多;肥胖;有家族史。

大肠癌

高脂低纤饮食;长时间便秘;曾患肠癌、腺瘤或瘜肉;炎症性肠病在7年以上;肥胖、糖尿病和血吸虫感染;盆腔放疗10年后;家族性肠瘜肉病和肠癌史。

不同高危人群该如何筛查

利用高敏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和便捷低廉的影象学工具,针对以上高危人群有目的、有步骤地“过筛”。

食管癌

利用癌变组织糖原减消特点,每一年利用色素内镜下碘染色结合活检,像GPS1样能发现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准确性可达90%以上。

胃癌

血胃蛋白酶原Ⅰ、Ⅱ作初筛,低Ⅰ、低Ⅰ/Ⅱ比值提示胃黏膜萎缩或癌变,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可到达80%。胃镜是终究“审判官”,重度萎缩伴肠化、低级上皮内瘤胃镜者需每一年追踪,重度异形增生或早癌可胃镜下治疗。从胃癌自然病程推敲,每6~12个月进行1次胃镜视察较公道,早查使早癌诊治率达80%以上。

肝癌

乙肝、丙肝病毒测定很必要。原发性肝癌血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作为信号能提早半年预报,但肝炎、肝硬化也会1过性轻度升高,癌症玩起"潜伏" 如何揪出这些癌症,反复波动或延续上升则须警惕癌变。通过甲胎蛋白联合B超可检出大部份小肝癌,需每6~12个月监测1次,终生不断。

肺癌

低剂量CT检查可有效检出85%的初期周围型肺癌;但对中央型肺癌,如小细胞肺癌则效果不佳,可以使用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指标,而组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肺癌标志物并结合支气管镜效果更佳。

大肠癌

大肠癌的初期主要表现为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故需每一年连续3天的粪便潜血实验,查前、查中各3天忌吃“潜血餐”,即不吃动物血肉、叶绿素蔬菜和铁剂,以避免假阳性。潜血阳性或有慢性肠道症状者应结合肠镜检查,有瘜肉须摘除并于次年复查,无异常隔年再查,两次都正常后每隔3~5年长时间坚持随访。另外肛门指诊也能直接检出直肠下端10cm的肿瘤。癌胚抗原是广谱非特异性标志物,高浓度有诊断价值,特别在肠癌筛查中“位高权重”。

更多与癌症筛查相干疾病资讯,请关注本网站。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