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开播,1代骄后秦宣太后运筹帷幄、叱诧战国的大戏将延续刷屏。芈月的传奇经历,不乏她个人努力的因素,同时也要感谢秦武王,如果不是他意外小腿骨折丧身,恐怕芈月和她的子孙们就要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了。看来,疾病在影响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小腿骨折—秦武王举鼎殒命
贾谊在《过秦论》中言道:“及至始皇,奋6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2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6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4海。”所谓的“6世余烈”,是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6位先王。
在秦国统1天下的7代君主中,秦武王举鼎绝膑捧红芈月 疾病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未得善终的只有1人——秦武王嬴荡。嬴荡在位4年,平定蜀国叛乱,攻取楚国商于之地建立黔中郡,拿下韩国重镇宜阳,收3川之地,直入洛阳,以窥周室。
嬴荡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攻城略地,年纪轻轻就成为军中偶像,10足的马上皇帝。但有1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好勇斗狠。事实上,也正是这个弱点终究断送了他的性命。
秦武王到了洛阳,见到9鼎。9鼎相传为大禹统1天下后收9州贡金铸成,是夏商周3代的镇国重器,分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9鼎。秦位属雍州,所以秦武王对雍鼎特别感兴趣,要试试雍鼎的轻重。
俗语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嬴荡孔武善战,但毕竟没有西楚霸王和103太保的9牛2虎之力,虽然委曲举起雍鼎,却因力尽脱手,砸断胫骨。《东周列国志》云:“血流床席,痛极难忍,捱至半夜而薨”,享年22岁。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不就是1个小腿骨折吗,怎样就把堂堂1国之君的命要了呢?
但是,小腿骨折听起来好像不严重,但在缺少现代医学手段的情况下,导致死亡还真是很有可能的。小腿骨折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可能危及生命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1是出血。骨折时,骨折端很容易刺破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如果不幸有大的血管破裂,就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类出血难以通过简单的局部压迫等方法止住,常常需要紧急手术结扎或修补破裂血管才能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的性命。
在没有现代止血技术更没有现代输血技术和休克治疗技术的情况下,延续不断的出血终究将导致患者休克和死亡。秦武王“血流床席”,失血性休克致死的可能性很大。
第2是脂肪栓塞。管状骨骨折的时候,因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肺部、脑部脂肪栓塞。常见的栓塞部位为肺和脑。
肺栓塞表现: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加快和血压降落等。脑栓塞表现为:意识障碍,如烦躁、昏迷、抽搐等。
脂肪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塞部位及脂肪滴数量的多少。若大量脂肪滴短时间内进入肺循环,可引发窒息,或因急性右心衰竭死亡。
第3是筋膜室高压。骨筋膜室是小腿的相对封闭的腔隙,骨折时,由于血肿、组织肿胀和包扎过紧等缘由,可导致筋膜室压力升高。当压力高到1定程度,就会压迫肢体血管,导致肢体血运障碍,引发大范围的肌肉坏死。而大范围的肌肉软组织坏死,又会产生大量毒素,导致患者肾脏等功能衰竭,终究致使患者死亡。
筋膜室高压的临床表现之1就是延续的剧烈疼痛。秦武王死前“痛极难忍”,合并筋膜室高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解决筋膜室高压的方法其实不复杂,只要做个简单的减张手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秦武王举鼎绝膑捧红芈月 疾病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打开筋膜室腔,就能够减轻内部压力,阻断病情恶化。但古代的医生是没有这类觉悟和认识的,秦武王举鼎绝膑捧红芈月 疾病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4是感染。包括普通的细菌感染和破伤风感染。古代没有抗生素,没有可靠的消辣手段,没有没有菌技术,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在局部有大范围血肿和坏死组织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严重感染。1旦出现感染,轻则肢体丧失,重则性命不保。
1代雄主就这样被自己砸断胫骨而死,年方22岁,使人嗟叹。也正是他的谢幕,直接将芈月推向秦国的政治权利中央。倘若战国时期有专门的的骨科大夫,秦武王也许卧床数月便会康复,“扫6合”的秦王会是另外一个人亦未可知了。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